找到相关内容1209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解深密经·如来成所作事品》之校译与研究

    解释与解脱─论《解深密经》的诠释学性格》,《政大文史哲论集》,台北:政治大学哲学系。1999 《空性与现代性》,台北:立绪出版社。   金东柱1986 《圆测唯识学观之探讨─以『佛说般若波罗多心经赞...:八相示现之化身,以五分法身为主之解脱身,而如来法身则是指于十地与六波罗密多中,诸菩萨善修、出离、转依、成满之妙果。因此在《如来成所作事品》中所讨论的佛身观,就第一节的分析而言,应讨论解脱身、佛经身与...

    伍启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4559016.html
  • 杰仁波切著:杰仁波切读圣经——用善意打开沟通的大门(5)

    摄法”。“六度”(又称六波罗、六圆满),分别为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(般若)。“四摄法”则包括给予急需(布施)、柔和声语(爱语)、指引善恶(利行)、以身示现(同事)。一位菩萨在生起为利众生...称波罗奈斯国)之近郊、现称为萨那斯(意思为“鹿主”,古时鹿野苑之所在地,于瓦拉纳西以北约六公里)的地方。在此他遇见了他之前曾经一起修持极苦苦行的五位苦行僧。当他们远远看见了佛陀时,这五位同伴刻意地回避...

    杰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41659398.html
  • 烦恼与解脱

    恭敬发起善根,愿求一切智故;三者信法有大利益,常念修行诸波罗故;四者信僧能真正修行自利利他,常乐亲近诸菩萨众,求学如实行故。”一般众生,不学无闻,所以迷本有而不知,经尘劫而莫近,现在,由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70359545.html
  • 问禅——禅与史实

    作用,却也开启了禅神秘化之先河。他还说:“万行不出六波罗,禅门但是六种之一,当其第五,岂可目真性为一禅行哉?”这里他又把禅分为外道、凡夫、小乘、大乘和最上乘即如来清净禅五种,...

    麻天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4859631.html
  • 西藏密教传承考要

    原因是他不仅学识渊博,而且最终成为了一名实践的密教者。从传统的波罗道教义来看,麦陀利巴所写的《真理的宝环》一书依据的是中观派中“一切诸法无住派”的理论,其影响涉及的范围甚广。  虽然如此,由于他在包含...第三,关于密教史上的8、9世纪这一特殊的时代。教学现阶段的定论认为,7世纪前后,《大日经》、《金刚顶经》等以三行为基本特征的系统的密教经典告以完成,在此基础上具有浓厚的印度色彩的后期密教发展起来。...

    吴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93359674.html
  • 觉意三昧与四句无生门

    的修大行的法门。在智者大师早期的《释禅波罗次第禅门》 已经在“心为禅门”的“出世间上上禅”提到“觉意三昧”的名称,“觉意三昧”的理论与实践到后来的《觉意三昧》一书才加以展开,而到晚年的《摩诃止观》中...

    赖贤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33359901.html
  • 佛教法师和当代心理学的对话(3)

    不会让智能假托定境的华丽宇宙修辞,遁入「离垢本觉的无菌包装」之中。因为在无菌室之中,客尘烦恼的现实存在性已被极度稀释,有佛菩萨护佑力量可依靠的般若波罗,就轻易跳开了心之实体性的观察,只跟无始以来的...后来就改请密宗本尊,请到最后,就宣告诸弟子:「师尊是某某本尊的化身,以前是为防止诸天魔来干扰师尊的道业,才而不宣。而今时机成熟,师尊方能阐明我弘扬正法的因缘,昭告天下,让众生起欢喜心,赞叹我乃诸佛授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3659969.html
  • 法藏三性思想研究

    等离孔目章》(四卷)(大正藏45,No.1870。)  03. 法藏著作  (01) 法藏:《般若波罗多心经略疏》(一卷)(大正藏33,No.1712。)  (02) 法藏:《华严经探玄记》(二十卷...

    陈绍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52760015.html
  • 金刚经的无相境界

    人,甚为希有。何以故?须菩提!如来说第一波罗蜜,即非第一波罗蜜,是名第一波罗蜜。须菩提!忍辱波罗蜜,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,是名忍辱波罗。何以故?须菩提!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,我于尔时,无我相、无人相...

    杜保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53560025.html
  • 中国禅学与儒道合流的文化契机

    究竟涅般”。认为众生“迷己为物,失于本心,为物所转”。在人为了物质生活而迷失己心,丧尽天良。转物为法,转识为智,在人内心深处的心理“意象”中,破其“我执”,是般若波罗的般若智慧。有如滴水回归大海,涅般...  般若波罗密多的梵文是 Prajnaparamita,其真义是般若智慧。旧译之为“智度”。如来法身的“法无我”是般若世界;如来法相的“人无我”是般若智慧。般若世界和般若智慧是如来藏的真如。。如来真如...

    李诗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0660059.html